公元830年,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马蒙在巴格达建立了名为“智慧宫”的学术殿堂,它不仅是一个学术交流的中心,更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知识的汇聚地。智慧宫所藏书籍内容丰富,覆盖了多个领域和语言泉州股票配资,包括阿拉伯语、波斯语、希伯来语,甚至包括梵文等语言的典籍。这些书籍的广泛收录,标志着智慧宫的开放与包容,遵循宗教宽容与兼容并包的理念,任何具有真才实学的人,不论其民族或信仰,都可以在此从事学术研究。更令人称奇的是,智慧宫的第一任馆长并非阿拉伯人,而是一位名叫叶海亚·伊本·马赛维的基督徒。这一现象说明了阿拉伯帝国在知识领域的包容与开放。
然而,千年岁月流转,曾经辉煌的阿拉伯帝国已经演变成了今天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景象。历史常被以唯心史观来解释,着重从少数人行为的角度来解读历史的脉络。然而,唯物史观则始终关注历史背后的物质力量,认为物质世界的经济活动对历史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,超越了个人或统治者的意志。我们可以看到,阿拉伯帝国当年的繁荣与如今的阿拉伯地区的萧条,其根本原因并非是统治者的善恶、智慧或愚昧,而是随着时代变迁,全球商道发生了剧烈变化。
展开剩余78%在过去的阿拉伯帝国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,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,得以借丝绸之路进行广泛的贸易。贸易本身对知识的需求非常高,也需要宗教和文化上的宽容,以促进自由交换思想和商品。这种开放性的态度,是阿拉伯帝国能够在那个时代获得繁荣的重要原因。然而,随着新航路的开辟,海上贸易逐渐成为主流,阿拉伯帝国由于失去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逐渐被其他海上文明超越。而海上文明的崛起,不仅让阿拉伯帝国失去了曾经的商道优势,也构成了对阿拉伯文明的潜在威胁。在此背景下,阿拉伯世界为了保全自己的文化和宗教,选择了退守进宗教的堡垒,采取了防御性策略。
当一个文明无法从现实世界中获取资源,也找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时,它通常会选择在宗教或民族主义的护盾下进行防御。这种防御姿态虽然可以保护已有的传统,但却无法向未来展开怀抱。防御需要付出代价,因为它无法主动去改变世界,只能消耗自身的资源来维持现状。这意味着,防御只能守住过去,却无法拥抱未来的光辉。
随着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,战事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,前线依旧胶着,战争结束的曙光仍然遥远。随着这场战争的长期化,许多人开始遗忘战争的根源。为了重新审视这场战争的初衷,不妨回溯到战争初期,看看普京那次内容丰富、经过精心准备的长篇演讲。通过这次演讲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俄罗斯发动“特别军事行动”的深层原因。
普京在演讲中阐明了俄罗斯与西方的深刻矛盾,尤其强调了北约的东扩对俄罗斯安全的威胁,乌克兰政府对俄罗斯的敌对态度,以及在乌克兰境内俄族人所面临的不公待遇。表面上,这些似乎是俄罗斯发动军事行动的直接原因,然而普京的演讲实际上远远超出了这些表面因素。他在演讲中反复提到“告别”这一主题,表明自己不仅是要与西方决裂,也是在告别过去的一个时代,那就是苏联时期的历史。普京的“告别”不仅仅是与西方的割席断交,更是对苏联遗留下来的历史遗产的彻底告别。
普京在演讲开篇详细回顾了乌克兰的历史与领土变迁,指出乌克兰的国家形态是在列宁时代被人为构建出来的,苏联时代对加盟共和国的边界进行了随意的调整,甚至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赠与乌克兰,这一切都未经过俄罗斯人的同意。普京强调,苏联时期的这些决策对俄罗斯民族的利益造成了深刻的损害。与过去的评价不同,普京对苏联的看法较为客观,但他依然认为苏联的做法是一场失败的社会实验。
在普京眼中,西方的存在始终是对俄罗斯的威胁。从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一度希望通过改革与西方接轨,但最终发现西方并不欢迎俄罗斯。西方通过金融手段掠夺俄罗斯的经济资源,通过和平主义麻痹俄罗斯的警觉,并且悄然对俄罗斯进行军事围堵。普京指出,西方的本质就是通过制造俄罗斯为假想敌,来维持其全球主导地位,俄罗斯的真正安全始终得不到西方的保障。
普京的演讲不仅是对过去的告别,更是在为未来铺路。对于俄罗斯来说,历史的包袱已经沉重不堪,继续抱持过去的理想和错误的选择只会让国家陷入困境。普京强调,俄罗斯必须摆脱这些虚无的理想,专注于民族利益和现实的发展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,俄罗斯需要坚决维护自己的安全与领土,尤其是那些曾经属于俄罗斯的土地,如克里米亚与乌东地区。
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少数人的政治野心,背后更深层次的支撑是俄罗斯全社会对民族利益的强烈认同。即便在经济困难、国际孤立的情况下,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情绪依然是支撑这场战争的核心力量。普京已经明确表态,俄罗斯将不再受制于外部世界的规则,而是要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历史与荣耀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公司配资炒股_股票配资炒股公司_正规股票配资炒股平台观点